AI大模型真的能改变电商巨头的游戏规则吗?

AI快讯 7hours ago AICAT
0 0

自从ChatGPT在近三年内迅速走红以来,国内众多企业为了不被时代抛弃,急忙加入了这一领域。然而,经过两年的免费烧钱后,这些巨头们却陷入了困境:一方面,他们害怕因为投放广告而失去用户,另一方面,增值服务的推广却进展缓慢。即便是备受期待的“AI电商”,也因接口不兼容(例如,豆包推送的链接已过期)以及“信息孤岛”现象,导致单个平台无法满足用户“货比三家”的需求,最终效果令人失望。但从电商与AI的结合中,反向探索似乎闪现出一丝希望,盈利的难题依旧亟待解决。

AI大模型真的能改变电商巨头的游戏规则吗?

AI大模型行业的独特之处在于,一方面像豆包、腾讯元宝、文小言、KimiDeepSeek等产品尚未找到明确的盈利模式,另一方面,各种名人和专家却在热衷于出售AI课程,平台对于如何盈利依然感到迷茫,价格从9.9元到99元的AI课程却异常火爆。

AI大模型真的能改变电商巨头的游戏规则吗?

自2022年11月OpenAI的ChatGPT迅速崛起之后,整个AI大模型产业也随之火热。几乎所有科技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AI大模型产品,国内更是短时间内推出了数百款此类产品。据统计,截至2025年8月31日,全国已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总数达到538款,263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完成登记。

在信息流通极为便捷的当今,许多科技公司深感压力,担心自己在AI浪潮中落后。虽然无法确定其产品的实际效果,但他们一致认为,绝不能在这样的时代中掉队。

距ChatGPT爆红已近三年,国内几百款AI大模型产品已经发展了两年多,然而现在却面临一个严峻的现实:该如何盈利?向谁收费?

ChatGPT早在2023年2月1日便开始向用户收费,数据显示,从2025年年初到2015年8月,其移动应用创造了13.5亿美元的营收,同比增长高达673%。预计OpenAI在2025年的总收入将达到130亿美元,其中70%来自消费者业务。

除了ChatGPT,谷歌的GeminixAI的Grok等AI大模型也都采取了向C端用户收费的模式。

然而,国内的AI大模型行业自始至终与ChatGPT、Gemini、Grok等产品的收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。虽然最初有些产品尝试收费模式,但很快涌现出大量免费的AI大模型,导致付费模式几乎被彻底抑制,大家只能依赖B端收费,但B端的收入规模却难以提升,这使得它们的收入与ChatGPT、Gemini、Grok等产品相差甚远。

豆包、腾讯元宝、文小言、Kimi和DeepSeek等产品在用户端经过两年的推广,然而从商业逻辑上看,任何产品的最终目标都是盈利,没有公司能够永远让某产品保持不盈利。长此以往,腾讯、字节跳动、阿里巴巴和网易等公司都无法承受一直提供免费的服务。许多巨头的新业务在开始时往往言辞恳切地承诺不收费,但时光荏苒,终究会回归到收费的现实,或者通过各种广告手段变现,绝对不会一直维持免费状态。

电商、游戏和广告一直是互联网行业的主要盈利模式,而增值服务则成为第四大盈利点。除了这四个方面,互联网巨头几乎难以找到其他新的盈利途径,而这一现象在AI大模型领域尤为明显,造成了尴尬的局面:是否现在就开始投放各种小广告呢?但在如此激烈的行业竞争中,一旦因广告影响用户体验,用户势必会转向其他产品,因此,仍会出现一些相对好用且无广告的产品。

产品终究要实现盈利,接下来该如何应对呢?

近日,有用户发现,抖音旗下的AI产品豆包开始与电商结合,用户在向豆包提问时,结果页会推荐商品并附上抖音商城的链接,用户可一键购买。

AI大模型推荐商品及链接,用户直接跳转至相关电商页面完成购物,这是否意味着AI大模型将会颠覆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等传统电商模式?毕竟,AI的智能程度远超人类,未来用户的购物路径或许将由AI大模型引导至电商,而非直接在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等应用中购买。

十年前,创业者们面对互联网行业的机遇,勇敢地提出“颠覆”这个概念,但到了2025年,即便是字节跳动、腾讯和阿里巴巴等巨头也不再轻言“颠覆”主流行业。如今若有创业公司提及“颠覆”,必将被视为“互联网黑话”。

据郭静的观察,不同产品在“AI电商”方面的表现各异。

豆包:当我询问“购买链接推荐”时,系统会提示选择京东或天猫作为购买渠道,并提供购买链接。但由于API调用问题,系统推荐的链接却显示“商品过期不存在”。在我继续请求“抖音商城链接”时,系统才会给出相关链接,而不是优先推荐抖音的商品链接。这意味着用户需要进行基本的互动交流后,才能获得相关链接,并且需要跳转到第三方链接才能完成购买。

Kimi:同样需要在提问时包含“购买链接”,系统才会提供相关链接。在测试过程中,我也遇到了API接口适配的问题,打开系统推荐的链接时,显示的商品页面与原链接明显不符,且有不少商品已经下架。

文小言:系统会推荐京东自营商品的链接,但当我询问“抖音链接”和“淘宝链接”时,系统则提示无法直接提供这些链接,用户需要按照其提示的方法来操作。

AI电商的现实挑战与未来展望

腾讯元宝目前未提供电商链接的跳转功能。从对四款产品的测试结果来看,所谓的“AI电商”似乎与人们的预期有着不小的差距。进一步分析这些产品的实际效用,显得更为乏善可陈。

首先,接口调用和匹配的难题。在PC时代,搜索引擎是互联网的主要入口,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各大公司不再希望受制于任何“入口”产品。早期91无线的19亿美元估值,主要得益于其作为应用商店的“入口”价值。然而在当前环境下,各大App已成为信息孤岛,彼此之间并不互通。

没有哪家互联网公司会轻易开放自己的数据,大家都在防范彼此。因此,像豆包、腾讯元宝、文小言、Kimi、DeepSeek等大型模型产品,首先得获得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的接口开放。这意味着,如果没有这些平台的支持,AI模型推荐的用户搜索路径将会出现断层。

获取接口授权的第一步,接下来还需要进行链接的精准匹配。在各互联网公司都将数据视为核心资产的当下,想要它们开放接口,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。

其次,综合考量的难度。例如,豆包在抖音商城的接口调用和匹配没有问题,但作为普通用户,购物时通常会同时比较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等多个平台,还可能涉及唯品会、苏宁易购等多个电商平台。在这种情况下,单一闭环的路径显然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。通义也能调用淘宝的接口,但如果要满足京东、拼多多和抖音商城的需求,就显得力不从心。

由于各个App之间是信息孤岛,AI大模型只能在单一平台内实现电商闭环,无法做到多平台的整合。

另外,具体效果也是一个问题。根据郭静在互联网圈的观察,AI大模型推荐的商品往往基于“过去”的数据,无论分析了多少结果,最终推荐的产品依然是陈旧的。在购物需求上,这将导致较大的问题。例如,系统可能推荐最新的iPhone 16系列,但实际上,苹果早已发布了iPhone 17系列。类似的问题也会出现在华为、小米等厂商的产品上,推荐的依然是旧款产品,这对用户而言无疑是一种误导。

消费者在网购时,最关注的主要有两点:产品的价格和真实性。如果AI大模型产品仅仅推荐具体的型号,那其实并无太大意义。用户更关心的是在哪个平台购物最为划算,以及商品的真实性。作为消费者,平衡这两者并不容易,而AI大模型能否做到这一点呢?

无论是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,还是其他电商平台,当前的网购环境已经相当成熟。AI电商除了在路径上看似合理外,并无显著的实用价值,因为核心问题依然是“哪里能买到好又便宜的商品”。

在理想情况下,豆包、腾讯元宝、文小言、Kimi、DeepSeek等平台能够便捷地跳转到具体的商品链接,但究竟有多少用户会这样做,仍然是个疑问。毕竟,改变用户近20年的网购习惯并非易事。

如果说从AI到电商的路径存在诸多不靠谱之处,那么从电商到AI的路径似乎要更为有效。当前用户网购时仍然使用关键词进行搜索,如“手机”、“充电器”等。在AI的帮助下,用户可以描述更为个性化的需求,例如:“我是一名XX岁的男性,身高XX,体重XX,想买一件XX颜色的羽绒服,预算在XX元左右,请推荐。”

现阶段,电商平台在某些方面仍显得有些“笨拙”,例如用户输入“男款”时,平台却推荐了“女款”产品,这样的无效推荐显示出平台对关键词的理解尚需提升,希望未来AI能帮助它们变得更加智能。

通过与AI进行对话的方式,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购物的精准度和效率都得到了提升。将AI大模型嵌入电商平台,而非在AI模型平台上链接电商,这样的策略或许能带来更好的效果。

然而,依靠电商为AI大模型创造收益的路径似乎并不顺利,或许向出售AI课程的人询问会有一些启示。

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作者郭静的互联网圈原创发布,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

题图来源于Unsplash,基于CC0协议。

来源:今日头条
原文标题:AI大模型要颠覆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等电商模式?想多了 - 今日头条
声明:
文章来自网络收集后经过ai改写发布,如不小心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本站删除,给您带来困扰,深表歉意!
Copyrights:AICAT Posted on 2025-11-04 4:46:37。
Please specify source if reproducedAI大模型真的能改变电商巨头的游戏规则吗? | AI工具导航
广告也精彩

No comments

No comments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