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导读】普华永道最新研究显示:人工智能不仅没有取代工作,反而让员工的生产力提升了三倍,数据库工程师的职位增长了2312%。从招聘到绩效,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义企业运营模式。AI可以助你一臂之力,但人际关系的温度仍需靠自己去维护!
最近,Anthropic推出了一个新的博客。
这个名为「Claude Explain」的博客页面,主要由AI模型Claude所生成的内容构成。
博客中的主题,如《用Claude简化复杂代码库》,展示了AI的写作能力。
不过,切勿误解,这并非是AI在随意创作。
目前尚不清楚Claude创作的原始内容在文章中所占的比重。
根据一位发言人的说法,所有内容都经过Anthropic的专家和编辑团队的审核,他们负责为初稿添加见解、实例和背景信息。
发言人指出,这并不是AI随意生成的,编辑过程依赖于人类的专业知识,并经过多次修订。
从技术层面来看,「Claude Explain」展示了一种合作模式:Claude负责生成教育内容,而团队则进行审核、改进和优化。
然而,如果访问博客首页,你可能会感到些许困惑:欢迎来到Anthropic宇宙的小天地,Claude将在这里讨论各种话题。
这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整个博客都是Claude独立创作的。
Anthropic表示,创建这个博客的初衷是展示「人类与AI」的合作模式,首先在教育内容方面进行探索。
这就像是借助AI为工作加速,向用户提供更高的价值。我们的目标不是取代人,而是帮助专家利用AI完成更多工作。未来还将涉及创意写作、数据分析和商业策略等主题。
AI进行内容创作,早已不再是新鲜事。
Meta的扎克伯格希望开发一种端到端的AI广告工具,而OpenAI推出了一款专门用于创意文案的模型,声称「AI能够处理95%的市场营销工作」。
出版行业也在尝试利用AI进行新闻写作:
- Gannett使用AI撰写体育赛事的总结和头条摘要,Bloomberg则为文章添加AI生成的摘要;
- Business Insider上周裁员21%,积极推动记者使用AI辅助写作;
- 《纽约时报》鼓励员工利用AI提供编辑建议、撰写标题和生成采访问题;
- 《华盛顿邮报》正在研发一款名为Ember的AI驱动故事编辑器。
AI写作的挑战与反思
现实往往与预期不符,许多使用AI进行写作的尝试接连受挫,其中最显著的问题便是“编造事实”。
例如,Business Insider曾推荐过一本根本不存在的书籍,最终不得不对此道歉;彭博社也对数十条由AI生成的错误摘要进行了更正。而G/O Media则发布了大量存在错误的AI写作文章,遭到了广泛的批评。
尽管如此,Anthropic依然表示,虽然他们在利用AI撰写博客,但依旧在招聘营销、内容创作和编辑等职位,值得我们深思。
短暂的博客生涯
然而,事情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——这个博客在运营一个月后便宣告结束!
Anthropic聘请了一些专家和编辑对Claude的初稿进行修改,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,避免AI的胡言乱语。
他们希望将Claude的写作能力与人类的经验相结合,但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。
该博客在Anthropic官网上有专门的页面,开设时发布了几篇文章。根据搜索引擎优化(SEO)数据显示,在一个月内,就有24个网站链接到了这个博客,算是不错的成绩。
然而,就在某个周末,Anthropic突然关闭了博客,并将网址重定向到官网首页,所有文章也随之消失。
首先,社交媒体对这个决定反响平平。
一些用户认为这博客不过是一个华丽的营销手段,还有人批评Anthropic没有明确区分哪些内容是Claude创作的,哪些是人类编辑的。
到底是AI更出色,还是人类在为Claude的不足买单?
AI写作的潜在风险
此外,AI写作领域充满了不确定性。即便是像Claude这样的顶尖AI,也有可能在关键时刻出现错误,从而引发公关危机。
Anthropic显然对Claude可能产生的离谱内容感到担忧。
这个博客的创立或许只是一次试水。他们希望通过博客将用户需求与市场营销结合起来。
但考虑到反馈平淡,以及潜在风险的出现,他们做出了果断的撤回决定。
坦白说,这一选择十分明智——与其冒着风险硬撑,不如及时收手,避免损失。
AI提升工作效率,而非取代岗位
普华永道(PwC)的最新研究表明,生成式AI并没有导致我们失去工作,反而推动了职场的升级。
尤其在软件开发和编程领域,AI已成为企业盈利的“秘密武器”。
PwC分析了全球近十亿条招聘广告,自2022年以来,应用AI的行业每位员工为公司创造的收益增加了三倍!
这充分说明,企业在AI上的投资并未白费。
总体来看,AI带来的不仅是裁员潮,更是工作模式的彻底变革,随之而来的还有工作效率、薪资和技能要求的提升。
这明显与Anthropic首席执行官的观点相悖,他曾声称未来1-5年将有一半的初级白领岗位被AI取代,失业率可能升至10%-20%。
新发布的Claude Code能够高效地编写代码和修复错误,几乎可以与程序员平起平坐。
未来职场:AI技能成为必备要素
自然语言编程正在迅速流行,预计未来会更加广泛应用。
那么,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?为了满足AI的需求,企业不断增加招聘,数据整理岗位的数量在去年激增了2312%,而统计学家的需求也上升了382%。
Experis North America的负责人Kye Mitchell指出:
人工智能并非来抢夺工作,而是彻底改变工作模式。技术只有在某一岗位的80%任务实现完全自动化时,才会真正取代该岗位。然而,目前大多数工作并未达到这种程度。AI的引入使我们的技能得到提升,工作效率加快,让我们能够专注于更具价值的事务。
普华永道的研究显示,AI的应用不仅局限于高科技行业,连采矿、农业等传统行业也在积极融入人工智能。
受AI影响的行业,薪资增长速度是其他行业的两倍,拥有AI技能的员工,其薪资比同行高出56%,与去年相比增加了31%!
随着AI的崛起,岗位的技能要求也在快速变化,受影响岗位的技能更新速度提升了66%。
尽管整体经济环境不佳,但与AI相关的职位招聘仍在增加。信息通信行业急需AI人才,而建筑和医疗行业的需求略显滞后。
在美国,AI密切相关的岗位对技能的要求日益提高,这表明AI正在重塑岗位,而非让人失业。
近年来,企业在招聘时越来越不看重学历,而是更加关注实际能力。今年4月,约一半的科技岗位招聘并未强制要求本科学历。
AI相关岗位对于本科学历的要求从2019年的63%降至2024年的53%。
尽管学历门槛有所放宽,但公司们正在向AI领域转型。受市场不确定性影响,今年4月,美国科技行业减少了21.4万个岗位。
为了保住工作或实现薪资提升,学习AI技能显得尤为重要。
掌握AI,才能在职场立足!
多邻国的创始人Luis von Ahn向900名员工发出警示:AI已成为公司的首要任务!
他在四月份的备忘录中强调:
- 可以由AI完成的工作,将不再外包;
- 招聘时将优先考虑AI技能;
- 绩效评估将包含AI的使用考核;
- 若非AI无法承担的任务,否则不再招募新人。
有部分人质疑AI翻译缺乏人类的语境理解,认为学习语言不能缺少人情味。用户们甚至表示要卸载应用,还有人批评公司过于重视AI而忽视员工的价值。
面对激烈的舆论反响,Luis von Ahn迅速出面做出解释:
请不要误解我的意思,我并不想让AI取代任何员工。我们的招聘流程并没有改变。AI的引入旨在提高工作效率,并提升工作质量。越早掌握AI的使用,未来的工作生活将会更轻松。
许多大型企业如Meta、Shopify和Box都在积极推行“AI优先”的战略,涵盖风险评估、招聘流程以及绩效考核等方面。
Meta运用AI来进行产品隐私风险的评估,实现简单决策的全自动化,从而使团队得以专注于更复杂的问题。
Shopify的CEO强调,员工必须学习如何运用AI工具,进行原型设计和撰写绩效报告,招聘新人前需证明AI无法完成某些任务。
他还在社交媒体上呼喊:“AI将彻底改变Shopify及我们的生活,必须全力以赴!”
如今在谷歌的工程师招聘中,面试环节允许应聘者使用AI工具来解答问题。
不过,也有些公司在尝试后发现这一做法存在问题。
瑞典的金融机构Klarna曾依赖AI裁减了38%的员工,AI助手取代了800多个全职岗位,但不久后他们意识到,涉及人际关系和复杂判断的工作,AI是无法胜任的。
显然,AI并非全能,特别是在需要细致沟通的领域,依然需要人类的参与。
现在大家都明白了“技术要强大,人情味要恒久”的道理。
CEO不得不承认,自己在这方面走得太快,现在他们在继续投资AI的同时,也逐步招回了不少临时工。
初创企业Bloomberg Beta的投资人Roy Bahat指出,若新公司不将AI作为核心逻辑,便很难在市场上立足。
然而,关键在于如何运用AI,不能简单地用AI替代人,而应当让员工学会与AI协作,将重复性的工作交给机器,让人类去从事更具创造性的任务。
AI正在“废掉”一代学生?
但是,“会用AI”和“仅会用AI”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。
近期,多家媒体采访了一些教师,发现如今的AI已成为学生们的“作弊利器”。
各大企业正在积极向学生推广AI工具,这使得那些试图在课堂上限制AI使用的教师们的努力变得徒劳。
学生们一登录校园的微软系统,Copilot便会自动弹出,鼓励他们利用它来总结阅读材料或撰写草稿。
洛杉矶的一位老师无奈地表示:“我批改的作业中,大约有40%都是AI生成的。”
还有一位在线教授英语的老师感到崩溃:如今一些学生简直把AI当成了自己的大脑!
标题:AI的影响:学生思维能力的退化与教育者的无奈
在一次课堂提问中,一名学生回答道:“老师,我想想。”随后便静音,似乎在悄悄地通过手机寻找答案。
当她再次开口时,回答显得支支吾吾,显然是临时查找的信息,根本不符合她本人的思考。
研究显示,使用ChatGPT的频率越高,学生的成绩反而越低,记忆力也随之减退,甚至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在下降。
一位12年级的英语老师愤愤不平地指出:“我的学生们不再主动思考,他们缺乏兴趣和爱好。”
她继续说道:“他们没有独立的见解,只是机械地重复在TikTok上听到的内容,像极了鹦鹉。”
老师们感到愤怒,这种情绪并非没有道理。面对大公司全力推广的AI潮流,他们的能力显得微不足道。
归根结底,学生们若总是依赖AI来解决问题,失去的不仅是解题的技能,更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灵魂。
参考资料:
https://techcrunch.com/2025/06/03/anthropics-ai-is-writing-its-own-blog-with-human-oversight/
https://www.computerworld.com/article/4001199/pwc-genai-boosts-worker-value-wages-and-productivity-everywhere.html
https://www.pwc.com/gx/en/issues/artificial-intelligence/ai-jobs-barometer.html
https://www.washingtonpost.com/business/2025/06/03/ai-workplace-duolingo-shopify-employees/
本文由微信公众号“新智元”提供,编辑:英智,36氪已获得授权发布。
Please specify source if reproducedClaude主笔,AI打造爆款博客引领潮流! | AI工具导航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