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 | Tina
今日,字节跳动正式推出了其 AI 编程助手 Trae 的 2.0 版本,并开始逐步开放用户访问权限。此版本引入了全新的 SOLO 模式——一个具备上下文处理能力的系统,能够基于全面信息进行任务的规划与执行,支持从编写代码到功能交付的完整开发流程。
字节跳动还透露,Trae 2.0 在视觉设计上进行了重大更新,同时引入了核心功能 SOLO 模式。
SOLO 模式不仅仅是个智能的上下文工程师,它的能力远超协助编写代码。它可以思考、规划、构建并提供完整的端到端功能。具体而言,SOLO 模式能够处理从 PRD 风格的需求文档、技术设计,到浏览器内容和终端输出等各种上下文信息,全面覆盖规划、编码、测试和部署等整个开发周期。
而且,SOLO 模式将代码、文档、终端和浏览器整合在一个界面中。用户无需编写任何代码,只需通过自然语言或语音描述开发需求,SOLO 就能够自动生成 PRD、编写代码、进行调试验证,并最终实现部署,真正实现从构想到应用的无缝交付。
例如,如果后端工程师希望在用户重置密码时增加邮件通知,只需简单描述目标:“当用户重置密码时发送电子邮件,使用队列系统,并包含 IP 和设备信息。”SOLO 将自动在代码库中找到适当的代码位置,重用模块,编写所需代码,添加测试,并提交整洁的 PR,整个过程将在上下文环境中自然而然完成,无需额外设置或手动干预。
字节跳动 TRAE 的负责人 Yang Shi 在发布前也表示:“新版本的 Trae 即将上线,上下文工程将成为未来的一大趋势。”
关注上下文的人,正在引领潮流
随着 Trae 在上下文工程的突破,表明这一领域的热度正快速上升。
越来越多的开发者意识到,当大型模型表现不如预期时,问题往往并不在于模型本身,而是其所依赖的系统未能提供成功的必要条件——例如上下文信息不足、结构混乱或完全错误。
上下文工程的崛起,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个名为 Qodo 的团队。不久前,他们进行了一项关于 AI 生成代码质量的研究(2025 State of AI code quality)。该调研涵盖大量开发者,其中一个令人瞩目的结果是:76.4% 的开发者表示,他们对未经人工审核的 AI 代码缺乏信任。主要原因在于 AI 仍然容易出现幻觉和错误,这也成为其实际应用的一大障碍。
研究报告指出,尽管 AI 工具已经成为软件开发中的常用工具,但开发者对于其输出结果的深度信任仍然难以建立。问题并不在于 AI 的编码能力,而是在于代码未经审核就被直接部署上线时,容易出现问题。而造成这一切的关键短板,正是缺乏充分的上下文信息。AI 常常无法获取足够的信息,很多时候甚至不清楚自己遗漏了哪些重要信息。
Shopify 的 CEO Tobi Lutke 也在 Twitter 上发表了引发 AI 社区广泛共鸣的观点。他指出:“与其说是提示工程,我更倾向于称之为上下文工程。这个词更准确地描述了我们真正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:如何提供完整的上下文信息,以使大型语言模型能够执行复杂任务。”
“上下文工程”这一概念的流行,离不开 AI 领域的重要人物 Andrei Karpathy 的推动。他曾引入“vibe coding”这一术语,迅速在过去一年内引起广泛关注。借助诸如 Cursor、Windsurf 和 Replit 等工具,开发者只需用自然语言表达需求,AI 就能自动生成代码,迅速搭建应用原型。
上个月,Karpathy 在 X(前称 Twitter)上转发了 Tobi 的一则帖子,指出:“我更倾向于使用‘上下文工程’这个词,它比‘提示工程’更符合实际。”
Karpathy 进一步强调,我们已经不再处于“谁能写出更精妙的提示”这一阶段。核心在于“上下文工程”,即如何有策略地设计、组织和传递最合适、最准确的信息,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型模型的潜力。
上下文工程并非单纯的提示词技巧,而是一种综合了科学方法、工程直觉和系统设计的高级能力。它涉及任务的描述与解释、少样本示例(few-shot)、RAG(检索增强生成)、相关甚至多模态数据、工具调用、状态与历史上下文、压缩策略等多个方面。正是这种系统性的设计能力,推动了越来越多的 AI 应用在现实世界中的落地,超越了简简单单的“ChatGPT 套壳”。
Karpathy 的观点发布后,引发了 AI 社区对开发新范式的热烈讨论。
LangChain 的联合创始人及 CEO Harrison Chase 也表示,“上下文工程”正在成为新的热门趋势。他进一步指出,上下文工程的定义是“构建动态系统,以合适的格式提供合适的信息和工具,使得大语言模型能够实现目标任务。”
简而言之,上下文工程的关键技能在于,如何在每个环节中精确选择、组织和管理 AI 或 AI Agent 所需的信息,确保不会遗漏重要细节,也不至于信息过载,从而高效完成任务。
BloomTech 的创始人 Austen Allred 直言不讳:“上下文工程的威力是提示词工程的十倍,甚至比‘凭感觉写代码(vibe coding)’强大一百倍。”
产业界也迅速采取行动。上周,Manus 宣布全面投入上下文工程,本周 Trae 也在其技术博客上表示,SOLO 的核心正是上下文工程。
构建高效的 AI 开发方案,关键不在于所写的代码,也不在于最初的提示。随着任务复杂性的提升,完整、精确和结构化的上下文信息远比一个“神奇的提示”更为重要。
SOLO 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上下文工程的原则。它首先理解你的知识架构,协助你思考和规划,然后将复杂的工作拆分为逻辑步骤,便于实施。
当你说“创建一个带有电子邮件验证的用户登录页面”之类的请求时,SOLO 将以 PRD 风格的项目规范进行回应,分析你当前的项目架构,并使用丰富的信息和工具进行执行,同时提供已构建内容的清晰总结。
紧随潮流,Trae 的发展势头不容小觑
Trae 是字节跳动在今年年后首次推出的产品,是一款相对年轻的 AI 开发工具。然而在短短的时间内,它便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,迅速融入了 AI 开发的浪潮。
Trae:AI 编程助手的迅猛崛起
自去年以来,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进步催生了大量新产品。像 GitHub 的 Copilot 和 Cursor 等应用,体现了 AI 与集成开发环境(IDE)的深度结合,Trae 也选择了这样的发展道路。
开发者们对 AI 编程的期待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:更加智能的代码补全以及更加主动的辅助决策。在代码补全上,AI 赋予了全新的互动形式。例如,以前的补全方式依赖于 IDE 的 API 索引,用户需要点击弹出的提示框。而如今,交互方式已经转变为“幽灵代码”(ghost text),用户只需简单地按下 Tab 键即可完成补全。
在此基础上,Cursor 进一步创新,推出了多点补全机制,AI 能够预测下一个编辑位置,并实时提供建议。这种交互模式的演变,成为了 AI IDE 工具吸引用户的关键特点。Trae 也在努力接近这种“多点预测”的使用体验。
在代码问答与辅助分析的领域,大型模型已经逐渐超越了早期的聊天机器人模式。例如,GPT 不再仅仅满足于回答代码相关问题,还新增了代码解释器功能,将代码编辑区域整合进应用程序中,允许在类似沙箱的环境中运行 Python 代码。其他竞争对手也在朝着这一方向发展,比如 Claude 的 Artifacts 以及 GPT 的 Canvas 画布,这些新功能都在不断扩展 AI 的编辑能力。
Trae 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,最初只支持基本的问答模式,用户需要手动将代码应用到编辑器中。随后,迅速上线了“Builder 模式”,实现了代码的自动读取、修改与错误修复,初步具备了“自动化”功能。
到了 4 月,Trae 还推出了 MCP 模块和自定义 Agent 系统,用户可以组合不同的功能组件,创建个性化的智能助手。
MCP 的引入解决了“第一方与第三方工具如何混合使用”的问题,并通过标准协议加速了与生态工具的对接。Trae 团队表示,为了紧跟竞争对手的步伐,并满足用户对第三方工具复用的需求,在 3 月 MCP 发布后,他们迅速做出决策,将 MCP 集成到系统中,以便为构建上下文工程的基础能力奠定重要基础。
不过,MCP 目前仅开放了 Prompt 部分,早期用户使用情况不理想。为此,Trae 团队在不影响原系统提示的基础上,增加了名为“userprompt”的结构,用于注入用户输入,并引入优先级限制机制,以确保模型行为的可控性。这一改进也为 4 月自定义 Agent 功能的上线铺平了道路。
在 7 月 4 日,Trae 团队正式宣布开源其核心组件 Trae-Agent。
在短短六个月内,Trae 从一个只能进行基础问答的编程助手,逐渐演化为具备自动理解代码、调用工具、规划执行流程、支持自定义以及多 Agent 协作的智能系统,形成了“能听懂、能看懂、能执行”的完整能力体系,已经成为一个真正出色的 AI 编程助手,并在众多 AI IDE 中占据了一席之地:
参考链接:
https://www.trae.ai/blog/product_solo
https://x.com/Trae_ai/status/1946205967298986037
声明:本文由 InfoQ 整理,内容不代表平台立场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。
今日推荐文章
创始人出人意料地“背叛”员工获得财富自由,Devin 快速接手兑现员工期权,华人 CEO 暗示:不如做自己吧!
月收入 5 万美元的 AI 副业,仅靠这几个工具就能轻松启动?我已经体验了这十类热门工具。
AI 编程让资深程序员的效率下降了 19%!OpenAI 的前研究员揭示:别再被“AI 工具智商税”坑了,谷歌高管也表示支持!
醒醒吧!CEO 夸口 AI 能写 95% 的代码,绩效考核却依旧看重程序员的手速?
会议推荐
首届 AICon 全球人工智能开发与应用大会(深圳站)将于 8 月 22-23 日隆重举行!本次大会主题为“探索 AI 应用边界”,将聚焦于 Agent、多模态、AI 产品设计等热点领域,讨论企业如何通过大模型降低成本、提升运营效率的实际案例,邀请来自顶尖企业、大型公司及明星创业公司的专家,分享前沿的大模型实践经验与洞察。共同探索 AI 应用的更多可能性,发现 AI 驱动业务增长的新路径!
Please specify source if reproduced字节Trae 2.0震撼发布:上下文工程助力需求快速上线,超越Vibe Coding! | AI工具导航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