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人工智能推动工作流程变革的背景下,一款代码工具逐渐成为非技术人员表达创意的高效选择。它可以迅速将指令转化为可交互的网页演示,同时支持设计稿与代码之间的双向转换,这为产品和设计等领域减少了沟通的障碍。然而,该工具在适用场景和协作复用方面仍面临一定的局限性。本文旨在提供有关其基础使用和实操技巧的指南。
这本简易指南特别为产品、设计以及运营等非技术专业人士而设,旨在帮助他们掌握cursor的基本功能,实现“输入指令,输出可交互的网页演示”,以便快速表达和迭代想法,降低沟通的障碍。之所以称之为简易指南,是因为一些技术细节如如何将代码上传至git或购买域名等,本文不作详细说明。
能够解决的问题包括:
- 替代传统的纸笔或Axure,避免纠结于选择哪种交互方式,节省思考时间。
- 产出的作品可以直接交互,加快想法的迭代——只有在实际页面上操作,才能更直观地确认是否符合预期。
- 实现设计稿与代码文件的互转,设计稿能够转化为代码,而代码生成的页面也可回传至Figma。
而无法解决的问题有:
- 简单场景。对于那些几句话就能阐明的问题或固定组件的简单堆砌,这种工具并非必要。
- 设计规范。在企业应用中涉及的组件库和设计风格方面,尚未探索出让AI提供符合规范的解决方案。
- 高质量设计。如果你让AI参与你擅长的领域,可能会发现它有时并不如你所期待的那样理解设计。
- 开发协作。代码的演示在实际开发中的复用价值仍然存疑,特别是对于新产品来说。
1. 开始使用
迈出第一步,离熟练掌握不远了。
1. 下载软件
cursor.com
2. 完成会员注册
每月20美元,持有海外信用卡的用户可以直接充值,没有信用卡的用户可以尝试使用Bewildcard(已失效)或其他相关服务。此外,也有一些技巧,通过不断注册新账户实现免费使用(但设备可能会被封禁)。
新用户在cursor中有一定的体验次数,可以先行体验。
字节的trae可以免费使用Claude3.7,但由于其设计尚不够完善,导致模型表现出的智能水平较低,频繁产生bug,浪费大量时间。因此,优先推荐使用cursor。
3. 创建文件夹
代码需要保存在文件夹中。文件夹创建完成后,项目的一半就已经启动。
4. 配置全局设置
在设置中调整用户规则,可根据使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灵活调整。网络上有很多模板,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写好注释。
5. 打开侧边栏,开始指挥
使用command+I打开侧边控制栏,切换到代理模式,并开始给AI下指令(特别强调这是一个纯前端演示项目),并请它帮助你在本地预览项目。如何在浏览器中打开代码(即本地预览)可以直接向AI询问,这里不再赘述。
2. 沟通与协作技巧
0701更新 目前其实没有太多复杂的要求,直接打开即可顺畅使用。
积累一些真实的经验后,你会慢慢理解,尽量少让AI自己发挥。
和之前提到的告知AI这是个纯前端演示项目一样,提供更多的上下文信息可以带来更好的结果,避免AI由于完美主义而试图提供过于庞大的解决方案,导致内容杂乱无章。
确保代码中没有过多杂乱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,因为AI的上下文窗口有限。上下文不够会造成痛苦。
0620更新 Claude sonnet 4重新成为最佳选择
0411更新 gemini-2.5-pro模型的上下文窗口达百万级,在处理长文档时表现出色。
AI的工作记忆有限,并且对模式的理解还不够深入(或者说其长期记忆模块设计难度较大),因此并不像身边的开发同事那样可靠,往往需要多次验证。
为了增强AI的表现,可以灵活使用“@”功能,标记特定代码段以及终端的运行日志。初期可能对每个代码文件的具体功能不太清楚,可以使用command+f搜索中文,大致了解每段代码的作用。需要在具体与模糊之间找到平衡。
由于无法直接指向屏幕进行修改,因此指令最好具体到某个页面的某个模块。同时,在进行细致调整时,比如增加一两个配置项,最好明确说明所需的配置。
另一方面,如果当前只有待解决的问题而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,则可以将指令抽象化。例如,某个模块用于向用户传达XXX,期望表现为XXX,所需配置为XXX。监控AI的操作。
在最近的版本中,代理模式下可以启用yolo模式,让cursor自动执行控制台指令,无需逐步手动确认。这固然便捷,但由于语言局限性和长期记忆的缺失,AI理解你的需求错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。如果你发现它完全误解了你的需求,比如意外删除了其他模块的历史代码或交付了不相关的内容,可以果断选择回退版本。在重大方向错误的情况下,回退比修复要更为高效。
cursor提供详细的检查点,每一步操作均可回退,但从B回退到A后,就无法再回退回B。
若大方向出现错误,建议选择回退而非修复。修复大方向的问题往往会导致冗余代码增多,使得项目后期难以维护,因此不如重新开始。先询问,再执行。
在同一工作窗口中,模型会保持连续的上下文,因此不妨先用询问模式讨论问题和思路,然后再切换到执行模式开始操作。避免在沟通未清楚前直接开始执行,从而造成更多冗余代码。开启新的会话窗口。
这仍然涉及工作记忆与长期记忆的问题,不同领域的AI会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,例如陪伴类的EVE通过准备108个记忆槽位来记录与用户的关键交互,以模仿长期了解用户的效果。cursor和kimi一样,拥有自己的短期工作记忆窗口,如果需要添加与之前模块无关的新特性,可以适当开启新的窗口,以释放注意力资源。常用配置与模型选择。
选择新而非旧。Claude sonnet 4(thinking)作为主力模型,Gemini 2.5为备用模型。Cursor规则。
Cursor提供两种粒度的规则。
全局规则适用于所有项目,适合记录一些通用信息,比如告知AI我不懂技术,或者希望其始终以中文回复。
项目规则仅适用于特定项目,可记录该项目的介绍、设计风格要求等信息。在cursor最新版本中,支持通过/generate cursor rules指令让AI自动总结生成规则。这里的挑战在于,只有你对某个事物足够了解,才能写出合适的cursor规则,因此需要在磨合中不断调整。与Figma的协作思路:通过代码编写页面,并将其转回Figma。
这是更简单的解决方案,对智能的要求也较低。
虽然cursor支持图像识别,但单纯截取图像并告知其“照着做”的效果并不理想,因为模型的视觉能力尚不足以支持复杂页面截图的复刻。而Figma通过MCP开放的功能提供了更多关于布局、配色等设计信息,从而有效提升模型实现设计稿的准确性。【但一些信息仍无法传递,例如组件高度是多少px,因此最终效果可能存在误差】在cursor中添加Figma MCP。
1. 打开设置-MCP-添加按钮
2. 将以下内容复制粘贴到此处。
mac复制这段
{ “mcpServers”: {
“Framelink Figma MCP”: {
“command”: “npx”,
如何在Figma中集成MCP并优化设计工作流程
首先,在Windows系统中复制以下代码:
{
“mcpServers”: {
“Framelink Figma MCP”: {
“command”: “cmd”,
“args”: [“/c”, “npx”,
“-y”,
“figma-developer-mcp”,
“–figma-api-key=YOUR-KEY”,
“–stdio”]
}
}
接下来,你需要打开Figma首页,进入设置-安全选项,生成个人访问令牌。创建完成后,将生成的令牌复制,并替换上文中的“YOUR-KEY”。
然后,右键点击Figma中需要AI关注的组件,选择复制链接(注意,不是整个设计稿的链接),在对话时附加该链接。如果收到“无法使用MCP”的提示,可以确认是否开启了agent模式,并使用了Claude模型。
需要指出的是,MCP的作用是为大型模型提供额外的信息输入,但信息传递过程中难免会有损失,因此在处理复杂任务时,无法做到100%还原。通过结合图片和MCP,可以有效改善结果。
还有一种选项是使用第三方工具,像https://v0.dev,这个工具在还原截图或设计稿方面下了很大功夫。下面的图示左侧为还原效果,右侧为上传的原始图像。虽然还原效果未必完美,但至少保留了基本布局。v0还支持授权Figma账号,并直接选择具体设计页面。具体使用哪种方案更佳,可以在不同场景下进行多次测试,变化迅速,因此不便于一概而论。
在生成基础框架后,可以将代码保存,继续在cursor中进行后续迭代工作,最终将页面转换为设计稿。
如果制作了多个版本后,需要进行一些轻微的调整,比如修改文案,可以使用工具将页面导出为设计稿,以便回到Figma进行维护。苹果官网的还原效果见下图。
推荐的工具可以高效且无损地将HTML转化为带图层的Figma设计稿,链接如下:
https://chromewebstore.google.com/detail/htmltodesign/ldnheaepmnmbjjjahokphckbpgciiaed。此外,还有一种方案是让cursor直接操控Figma。这种选择虽然存在,但在智能溢出之前,操作最原始事物的准确性和效率仍然更高。可以考虑使用talktofigma插件。
目前这个方案尚不成熟,因此不予推荐。如下图所示,生成的Figma文件不完整,需要调用多种工具,耗时至少五分钟,且效果不尽如人意。
关于产品的职责,决策仍然是重中之重,思考与研究的时间同样重要。
随着Build门槛的降低,Sell的重要性愈加凸显。一位因营销乏力导致产品陷入困境的产品经理如是说。此时,文档的撰写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。
在设计的快感与需求的严峻现实之间,尚未找到撰写产品文档的捷径,依然需要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,整理思路,撰写文档,并接受反馈。
当然,值得庆幸的是,这也意味着大家在短期内不会失业。
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作者【紫兆】创作,微信公众号为:【于惊雷】。原创内容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。
文章配图来自Unsplash,遵循CC0协议。
Please specify source if reproduced产品经理必看:掌握Cursor的终极指南! | AI工具导航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