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,提示词的好坏背后,隐藏着一整套模型的认知体系。今天,我想从产品经理的角度,跟你聊聊大模型训练的那些关键原理,帮你理解如何设计出有效的提示词,让你的AI使用体验从“翻车”变成“飞车”。
想象一下,AI大模型就像你的一个博学朋友,但他有个小毛病——你必须说得特别清楚,他才能给你想要的答案。
比如,你随便说“给我点东西”,他可能就搞错了,写出你完全不想要的内容。但如果你说“请帮我写一封申请软件工程师职位的求职信”,他就能给你一个不错的回复。
其实,这并不是大模型笨,而是因为它并不是真正“思考”,而是通过海量的文本数据训练出了一种“猜词的能力”。
你输入的提示词,实际上就是为它的“猜词”提供了一个起点。一旦你理解了这个底层逻辑,就能写出更容易让AI理解的提示词,再也不用对着屏幕无奈地感叹“它怎么又不懂我”了。
举个例子,当你给它一个开头:“我喜欢”,它就会根据过去学到的知识,猜测下一个最可能的词。这可能是“代码”、“模型”,甚至是其他词。它会算出每个词出现的几率,然后选择最合适的一个。下面是我做的示意图。
这个预测下一个单词的过程称为“自回归生成”。大模型依靠自回归机制,一步一步地生成目标句子。
在每个时间点t,解码器会使用之前生成的单词来预测下一个单词。接着在下一个时间点t+1时,它需要结合刚才预测出来的单词,继续推测下一个单词。就像你写作文一样,写完第一个词,再根据前面的内容写第二个,以此类推。
那么,这个知识渊博的大模型是怎么做到的呢?
它的能力提升主要依赖于预训练和微调两个阶段。
第一阶段是预训练。
在这个阶段,它需要处理大量的无标注文本,像书籍、网页、论文等,输出则是对“下一个词”的预测。
举个例子,模型的输入是一段话:“人工智能是指让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”,它的目标是预测“的”后面最可能出现的词(比如“技术”)。通过海量数据的训练,模型会学到:
- 语法、句式等语言规则:例如“的”后面通常跟名词;
- 一些基本概念和逻辑:比如“人工智能”通常与“机器学习”、“深度学习”相关联;
- 任务指令:比如在看到“总结:”时,后面的内容通常是对前文的简洁概括;而在看到“问题:”时,后面应跟着答案。
通过这样的学习,模型掌握了语言的规律、知识之间的联系,以及在不同场合下应如何表达。
第二阶段是微调。
这就像一个人专门去练习某项技能。比如,专门让模型学习文学、小说,这样它在特定写作任务上的表现会更好。
为了让模型更适应专业知识问答或内容创作等具体任务,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微调。在这个过程中,常见的输入是用户可能提出的问题(question)和专家的标准回答(answer)。例如,在电商客服的场景中:
[
{
“question”: “收到的商品有破损,怎么处理?”,
“answer”: “非常抱歉给您带来不便!请您先拍摄商品破损处及快递面单的清晰照片,然后联系在线客服上传图片,我们会为您安排补发或退款,运费由我们承担。”
},
{
“question”: “衣服尺码不合适,可以退换吗?”,
“answer”: “您好,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哦~ 请确保商品吊牌完整、未穿洗,您可以在订单页申请退换货,系统会引导您完成后续流程,退回运费在商品验收后会自动返还。”
},
{
“question”: “优惠券怎么使用?”,
“answer”: “下单时在结算页面,点击「优惠券」选项,选择您想使用的优惠券即可抵扣相应金额。注意每张优惠券都有使用门槛和有效期哦~”
}
]
这些数据能够帮助大模型学习到客服场景的专业用语、问题解决的流程及与用户沟通的技巧,经过微调后,模型能够更自然地处理客户咨询,从而减轻人工客服的工作负担。
现在你明白了,大模型其实就是根据之前的内容来猜测后面的内容。但是问题来了:它学到的东西太多了!它可以写诗、代码、回答问题、编故事……如果没有你的指引,它根本不知道你想要什么。这就像你走进一个巨大的图书馆,若没有索引和指引,你很难找到你想要的那本书。
而提示词,就是你在这个“图书馆”里的索引。通过明确、具体地描述用户的需求,来引导大模型激活正确的知识和生成模式。提示词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
1、明确任务目标,选择知识来源
提示词通过清晰地定义任务类型,比如写首诗、翻译句子等,让大模型知道该调动哪方面的知识来完成任务。比如输入“月亮”,大模型可能写出:
- 科学知识:“月亮是地球的卫星……”
- 诗歌:“月亮像一把弯弯的镰刀……”
- 故事:“月亮上住着嫦娥……”
但如果你说“用科学角度解释月亮的形成过程”,AI就明白要调用天体物理学的知识,而不是文学创作的能力。
如何巧妙使用提示词,让AI更懂你
2、设定规则,缩小生成范围
其实呢,提示词可以通过加入一些具体的格式、字数、风格等细节要求,帮助模型更精准地生成内容。比如说:
- 如果你说“写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,分3段,每段不超过50字”,这就清楚地规定了内容的结构和字数;
- 或者你可以这样问:“用幽默的语气来解释量子力学”,这就让风格变得明确了。
3、贴合模型的认知,减少生成误差
其实,大模型对它在预训练和微调阶段接触到的数据非常敏感。好的提示词能模仿模型已经熟悉的文本结构,这样一来模型在检索知识和组织语言时就更顺畅了,回答的质量自然也会提升。
比如说,大模型在训练中接触过大量的列表式总结,像“1. … 2. … 3. …”这样的格式。因此,如果你给出“总结以下内容,分3点:XXX”,这比“随便总结一下XXX”要有效得多。因为模型对前者的理解更深刻,生成的内容也会更规范。
了解了大模型的工作原理,你就会明白提示词有多重要了。其实这不是什么神秘的技术,而是一种高效沟通的技巧。记住几点:
- 大模型是根据你给的提示词来生成回复的。
- 清晰、具体的指令能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你的要求。
- 好的提示词能激活模型相关的知识和能力。
- 多练习和调整,你会发现自己和模型的对话越来越顺畅。
在这个AI时代,写好提示词就像掌握百度搜索一样重要。它不仅能让你更高效地完成任务,更能真正释放AI这一强大工具的潜力。
本文由 @明思AI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。未经作者许可,禁止转载
题图来自Unsplash,基于CC0协议
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
Please specify source if reproduced掌握AI大模型训练原理,告别你的“翻车”提示词! | AI工具导航

